close
對象:20-40歲民眾
目標:顏色感知問題與賞畫的心情


畫作:Mark Rothko Untitled (Seagram Mural), 1959
內容:
「我只對表現人類基本情感有興趣:災難、狂喜、厄運…和你是否…被它們的顏色所感動,然後你抓不到重點。」
Mark Rothko
當你的眼前只出現色彩時,沒有形體和所熟悉的繪畫圖像時,你所看到的將會是剩下什麼?
是過眼就忘?還是將自己任由色彩淹沒?
Mark Rothko原名 Marcus Rothkowitz,俄羅斯猶太人,幼年時的環境不好,俄羅斯當時限制猶太人行動
,其父Jacob為了小孩的生活移居美國。Marcus原本夢想可以成為勞工階級組織者,為俄羅斯猶太人爭取更多
自由。Marcus於1921年離開波特蘭到耶魯大學唸書,學習英文、法文、歷史、數學、物理學、生物學、經濟
和哲學;1923年離開耶魯,尚無目標的他到了紐約,也是立志學畫的開始。1940年,Marcus Rothkowitz
改名為 Mark Rothko,原因不詳。
Rothko的早期創作(1930年代)依賴神秘與死亡,它的形體都是患幽閉恐懼症公寓房間或是常去街上和鐵
路月台的悲劇性人物;1940年代早期,在歐洲的超現實主義和榮格(Carl Gustav Jung’s)理論中的集體
無意識(collective unconscious)影響下,Rothko拋開表現主義並開始用古代符號-人、動物和植物安
排-如同原型的影像早期神話傳達情感方式;1940年代中期,他開使用生物的型態,但接近抽象,並受到媒體
與評論家的歡迎;1947年至1950年是Rothko發展的關鍵期,他停止針對人類形體參考,目的在於呈現非特殊
性的個人但卻是普遍的人類戲劇。
這幅畫是在1959年完成的,Untitled 是接受Seagram企業所委託,主要是裝飾四季飯店餐廳-如同是精英式的餐廳-而完成一系列的壁畫,由1958年中開始,而在1959年他也透露反叛的心態,他向哈潑雜誌負責人Fischer表示:
「畫出令人倒胃口的作品給那些在那邊吃飯的狗娘養傢伙。」在此時正是他休息的時候,他參觀了米開朗基羅
的壁畫並宣稱得到了所需要的靈感,創作中,加入了道德與詩意的思考,道德的選擇是Rothko重視的,僵化
以最簡單的形式表達這複雜又沉重的省思,是他所重視的,他反對浮華的裝飾並於1960年退出裝飾的工作,
雖然至今無法見到當時這一系列的畫作聚集的盛況,旦每一幅仍都是經過習作與試驗才完成的。
Rothko以自殺結束了生命,後世人以為解讀其畫作必然可讀出自殺之因,但當看這幅畫時,你可能看見的是自己的過往與情緒,將情緒扔在這片紅之中,任由自己被包圍,但明白的是,它溫潤的紅與橘,散發出
柔和;柔化過的正方形不尖銳,一切是那樣的溫柔,彷彿回到母親的子宮中。而紅,被詮釋地理所當然的美好。
然而人常依靠眼見的影像去畫,去試圖了解當下的情感,也讓觀眾與之對話,也因此觀者習慣於一般自然
中可見的場景,對於只有方形的巨大畫布中的色彩與似乎不含任何寓意的色彩塊面,不甚了解。而Rothko的
理論只是試圖確實地傳達人類的基本情緒。觀眾也許在看的過程中,有些感動了,但那感動是源於色彩還是自
我的聯想呢?詹姆斯.艾爾金斯嘗試提出解答:
「只要是人類,就會對作品中的形狀產生聯想,無論是任何事物。羅斯科給我們的,是對於一個物體與其背景
的不完整記憶,這物體本身是什麼,他也隱而不報。這種手法令人深感遺憾,因為他故意不讓其作品以一種符
合人性的方式與這個世界產生聯繫,以至於這幅畫無法反映出這個世界的秩序與規則。我們或許可以說:他以
一種最為深奧、最為普遍的方式向我們說明了『失落』是怎麼一回事。或者是如他所說的:這些圖畫『暗示著
死亡』。它們顯然是如此的空洞,令人感到困擾。」
這幅紅色的壁畫,讓觀者自由聯想,站在它的面前,你會先因為它的巨大而震攝,再來是由「紅」將你吞
噬,緊接著是被框架綁住,像繩子一樣勒緊你的手和身體,整個包圍四肢與腦袋,讓你不僅聯想到所可幻想的
一切,但你卻形容不出來一個具體的形象,只是情緒快速地在心中腦中迴繞,最終留下一個溫吞的私密的情緒
痕跡,你挖不出來到底是什麼,是低調有如鬼魅纏繞不前,但那可能是「紅」所帶來的影響,也或許是你腦中
所自我創造的產物。
這一系列的「紅」是暗沉的,佐以亮色的橘突顯方塊,Rothko同時將畫布轉了九十度,直的長方形改為橫
的,微妙的使畫作感覺較不犀利與壓迫,並使面積顯得更大,紅色的運用也讓人一開始措手不及,因為太多了,
超乎我們一般所見的多,你會看到的是似乎只有紅,而紅色曾被說明是不適宜待在它前面太長久,以免崩潰,
而這似乎也間接承認了Rothko的心思-讓觀者吃不下飯,而觀者將被帶到畫中。
「紅」會讓你聯想到什麼?血液、心臟還是高興、禍事呢?Rothko巧妙地玩了心理戰術,不告訴觀者主要
的目標,但是挑逗你的心和腦,看看觀者是否會有抽象與具象的影響同時呈現,而這也是他讓觀者自己做的一
個選擇,作一個對自我的解答,Rothko認為選擇是很重要的,不作出任何主觀的引導,這就像是一個心理醫生
在看診時由病人自我聯想的答案去解讀,只是他讓觀者同時扮演這雙重的角色,去找出答案在自我解釋,讓
心靈達到一種程度上的釋放。
當你在觀賞Rothko的畫作時,也許是被畫所吸引,也許是被自我的聯想所吸引,捲入一個漩渦中擺蕩,
這幅畫中的意涵也許只有創作者最清楚,但那暗紅的溫潤,彷彿讓我們回到母親的子宮中,得到一種保護,
將一切不愉快與歡樂都記起,可能會熱淚盈框,可能是無語沉默,但確認的是,保護膜暫時放下,暫時地忘卻心
防,而是投入一幅畫中,認真的與它對話,享受你自己獨自的時刻,而也許你不以為然,但總是有那一幅畫可
以攝動你的心與腦的。

參考資料:
英文書目
1. Diane Waldman, Mark Rothko, Thames & Hudson
2. Jacob Baal- Teshuva, Mark Rothko, Taschen, Germany
中文書目
1. 詹姆斯.艾爾金斯 著,陳榮彬 譯。《繪畫與眼淚》,左岸出版社,台北。

網路資料:
1. Grove Art Online (葛洛夫藝術百科全書電子版)
http://www.groveart.com/index.html?authstatuscode=202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emma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